您所在的位置:汽车大世界 > 焦点 >

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持续强劲,比亚迪领跑多区域市场丨2025年1-5月中国乘

中国乘用车出口目的国TOP10

第一位:墨西哥。5月,向墨西哥出口41,503辆;1-5月累计189,273辆,同比增长24.2%。

第二位:阿联酋。5月,向阿联酋出口46,536辆;1-5月累计177,091辆,同比增长61.0%。

第三位:俄罗斯。5月,向俄罗斯出口20,097辆;1-5月累计146,210辆,同比下降55.3%。

第四位:巴西。5月,向巴西出口45,893辆;1-5月累计133,619辆,同比下降14.9%。

第五位:比利时。5月,向比利时出口30,697辆;1-5月累计123,552辆,同比增长0.7%。

第六位:英国。5月,向英国出口28,050辆;1-5月累计103,801辆,同比增长2.6%。

第七位:澳大利亚。5月,向澳大利亚出口26,533辆;1-5月累计99,398辆,同比增长35.8%。

第八位:沙特阿拉伯。5月,向沙特阿拉伯出口23,455辆;1-5月累计95,961辆,同比增长30.7%。

第九位:马来西亚。5月,向马来西亚出口14,549辆;1-5月累计61,948辆,同比增长43.7%。

第十位:西班牙。5月,向西班牙出口12,893辆;1-5月累计60,536辆,同比增长50.3%。

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乘用车出口数据库,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乘用车出口呈现出市场多元化特点,且深受各地政策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。以墨西哥为例,5月单月出口41,503辆,1-5月累计达到189,273辆,同比增长24.2%,增速与1-4月的24.3%持稳,维持出口量领跑地位。

阿联酋是中东地区最大的中国乘用车出口市场,1-5月累计177,091辆,同比增长61.0%,高于1-4月58.5%的增速。沙特阿拉伯紧随其后,同比增长30.7%。作为中东市场的两大主要市场,阿联酋和沙特均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和跨国投资合作。阿联酋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及智慧出行建设,而沙特“2030愿景”战略则为中国品牌进入中东新能源市场提供了坚实跳板。

俄罗斯市场出口则大幅下降,5月出口进一步缩减至20,097辆,1-5月累计146,210辆,同比降幅扩大至55.3%。持续的通胀和央行基准利率提升严重削弱了经济与消费者信心,进口车辆报废税的显著提升也传导到了终端车价,多种因素叠加造成市场需求大幅萎缩。,短期内中国乘用车在该市场的增长面临严峻挑战。

拉美与欧洲市场整体呈现温和回稳态势。作为南美最大经济体,巴西1-5月同比降幅缩小至14.9%。当地时间7月1日,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举行当地工厂首车下线仪式,标志着其全球扩张战略的重要里程碑,也为未来的拉美汽车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。欧洲方面,比利时1-5月实现小幅增长0.7%,英国降幅缩小至2.6%,西班牙则延续高速增长趋势,中国车企在当地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。

中国「新能源」乘用车出口目的国TOP10

第一位:比利时。5月,向比利时出口30,362辆;1-5月累计119,307辆,同比增长3.9%。

第二位:巴西。5月,向巴西出口34,802辆;1-5月累计102,764辆,同比下降20.5%。

第三位:英国。5月,向英国出口21,115辆;1-5月累计71,564辆,同比增长5.8%。

第四位:墨西哥。5月,向墨西哥出口12,278辆;1-5月累计69,103辆,同比增长165.2%。

第五位:澳大利亚。5月,向澳大利亚出口9,569辆;1-5月累计41,548辆,同比增长6.8%。

第六位:泰国。5月,向泰国出口6,975辆;1-5月累计38,278辆,同比增长10.8%。

第七位:阿联酋。5月,向阿联酋出口8,293辆;1-5月累计36,464辆,同比增长18.8%。

第八位:西班牙。5月,向西班牙出口8,606辆;1-5月累计32,572辆,同比增长35.0%。

第九位:以色列。5月,向以色列出口8,188辆;1-5月累计32,163辆,同比增长109.6%。

第十位:印度尼西亚。5月,向印度尼西亚出口7,578辆;1-5月累计30,208辆,同比增长103.9%。

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出口国排行榜显示,出口重心正从传统成熟市场快速向政策驱动的新兴市场转移,区域多元化趋势明显。

墨西哥和东南亚市场依托区域经济协定及电动汽车推广政策,成为出口增长最快的两大重点市场。2025年前五个月,中国向墨西哥出口新能源乘用车69,103辆,出口同比增速达到165.2%,虽较1-4月有所回落,但仍保持强劲势头。东南亚的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正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,包括减免电动汽车行业企业所得税等。其中,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同比增长达到103.9%,印尼工业部此前表示,将为中国比亚迪、广汽埃安等数家车企提供税收减免,支持其在印尼建立生产基地。今年7月1日,小鹏汽车与Handal Indonesia Motor合作在印尼西爪哇省设立的首个海外工厂已正式投产,首款本地化车型为X9,采用全散件组装模式,覆盖组装到质检的完整制造流程。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加速布局东南亚,提升本地化竞争力与出口能力。

中东市场以阿联酋和以色列为代表,新能源汽车需求快速释放。以色列1-5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09.6%。其在电池材料与电池管理系统等领域的科技优势,推动高技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,也带动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进口需求。

在碳排放标准趋严的背景下,西班牙和比利时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的趋势加快。中国品牌凭借性价比优势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,持续提升在欧洲市场的份额。西班牙出口排名由1-4月的第九位升至第八位,增幅达35.0%。此外,1-5月中国向英国出口新能源汽车累计71,564辆,同比增长5.8%,较1-4月的0.7%降幅呈现回升趋势。

中国乘用车出口「欧洲」车企TOP10

第一位:上汽乘用车。1-5月,向欧洲出口113,184辆,累计同比增长6.4%。

第二位:比亚迪汽车。1-5月,向欧洲出口105,344辆,累计同比增长235.5%。

第三位:奇瑞汽车。1-5月,向欧洲出口55,049辆,累计同比增长173.0%。

第四位:特斯拉汽车。1-5月,向欧洲出口50,479辆,累计同比下降19.7%。

第五位:吉利汽车。1-5月,向欧洲出口30,758辆,累计同比下降56.7%。

第六位:光束汽车。1-5月,向欧洲出口18,125辆,累计同比增长17.0%。

第七位:易捷特。1-5月,向欧洲出口12,329辆,累计同比增长610.2%。

第八位:大众安徽。1-5月,向欧洲出口10,579辆,累计同比增长7736.3%。

第九位:零跑汽车。1-5月,向欧洲出口10,381辆,累计同比增长673.5%。

第十位:吉利沃尔沃。1-5月,向欧洲出口6,576辆,累计同比下降11.1%。

与1-4月相比,1-5月中国乘用车出口欧洲的前十车企排名保持不变,市场格局总体稳定。上汽和比亚迪继续稳居欧洲出口前两位,前五个月出口量均突破10万辆,显著领先其他车企。其中,比亚迪延续强劲增长势头,同比增长超230%。两者与第三名奇瑞之间的差距超过5万辆,进一步拉开第一梯队与其他品牌的差距。2025年5月,比亚迪宣布在出海欧洲的“桥头堡”匈牙利布达佩斯设立欧洲总部,并新设立欧洲研发中心,彰显其在品牌建设和渠道布局上的持续成效。

易捷特、大众安徽和零跑等企业实现数倍增长,尤其是大众安徽同比暴涨7736.3%,反映出中国制造产能释放与欧洲品牌影响力的协同推动。光束汽车等合资背景品牌也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,产品定位和品牌认知逐渐清晰。

特斯拉与吉利沃尔沃出口量双双下滑,累计同比分别下降19.7%和11.1%。吉利整体下降56.7%,在新一轮竞争中承压明显。高基数效应及品牌竞争加剧,或是其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。

中国乘用车出口「东南亚」车企TOP10

第一位:比亚迪汽车。1-5月,向东南亚出口52,618辆,累计同比增长154.7%。

第二位:吉利汽车。1-5月,向东南亚出口38,670辆,累计同比增长82.2%。

第三位:奇瑞汽车。1-5月,向东南亚出口30,013辆,累计同比增长123.3%。

第四位:长安汽车。1-5月,向东南亚出口12,208辆,累计同比下降5.4%。

第五位:江苏悦达起亚。1-5月,向东南亚出口8,360辆,累计同比增长35.8%。

第六位:特斯拉汽车。1-5月,向东南亚出口8,041辆,累计同比增长26.1%。

第七位:小鹏汽车。1-5月,向东南亚出口7,229辆。

第八位:长城汽车。1-5月,向东南亚出口6,884辆,累计同比下降1.9%。

第九位:江铃汽车。1-5月,向东南亚出口6,584辆,累计同比增长5.1%。

第十位:上汽乘用车。1-5月,向东南亚出口5,783辆,累计同比下降45.7%。

同期,中国车企对东南亚市场的出口持续升温,头部阵营格局初步形成。比亚迪以52,618辆的出口量稳居第一,累计同比增长154.7%,不仅巩固了在泰国等核心市场的领先优势,也加快了在印尼、马来西亚等地的渠道拓展。吉利与奇瑞分列第二、三位,分别出口38,670辆和30,013辆,同比增长82.2%和123.3%,显示出对东南亚多元市场的较强适应能力。

相比之下,部分传统车企表现分化明显。长安和上汽乘用车出口同比分别下降5.4%和45.7%,与1-4月相比,上汽通用五菱则掉出前十阵营,显示其在本地化布局或产品适配方面仍面临挑战;而特斯拉、小鹏等新能源品牌在该区域保持上升势头,特斯拉由第十跃升至第六,5月单月销量达到4,512辆,表现明显回暖,东南亚市场对高技术含量电动车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提升。

整体来看,中国车企正加速向东南亚区域扩张,借助政策窗口期和产品性价比优势,不断扩大出口规模,东南亚已成为继欧洲和拉美之后的重要增长高地。

中国乘用车出口「北美」车企TOP10

第一位:比亚迪汽车。1-5月,向北美出口58,074辆,累计同比增长205.2%。

第二位:上汽通用五菱。1-5月,向北美出口43,511辆,累计同比增长12.3%。

第三位:奇瑞汽车。1-5月,向北美出口16,771辆,累计同比增长31.2%。

第四位:长安福特。1-5月,向北美出口13,655辆,累计同比下降14.5%。

第五位:江苏悦达起亚。1-5月,向北美出口13,618辆,累计同比增长3.9%。

第六位:上汽通用。1-5月,向北美出口13,571辆,累计同比增长29.7%。

第七位:上汽乘用车。1-5月,向北美出口12,055辆,累计同比下降66.3%。

第八位:吉利汽车。1-5月,向北美出口11,038辆,累计同比下降7.0%。

第九位:广汽传祺。1-5月,向北美出口8,161辆,累计同比增长390.4%。

第十位:长城汽车。1-5月,向北美出口7,468辆,累计同比增长55.3%。

比亚迪汽车继续领跑中国乘用车出口北美榜单,1-5月累计出口58,074辆,同比增长205.2%,彰显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强劲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。2025年初,比亚迪宣布2024年在墨西哥销售超4万辆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,凭借快速拓展的渠道和50多家经销商网络,带动库存和销量大幅增长,预计2025年销量将达8万辆,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开拓实力。上汽通用五菱紧随其后,出口43,511辆,同比增长12.3%,表现稳定,呈现梯级分化态势。

奇瑞汽车和广汽传祺分别实现了31.2%和390.4%的出口同比增长,尤其是广汽传祺的高速增长引人注目,其推出的“GS3”、“影豹”等车型均有不俗表现。广汽传祺通过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,将旗下两款车型以换标形式进入墨西哥市场。其一是将GS5换标为“道奇Journey”,其二是将影豹换标为“道奇Attitude”。尽管换标后品牌露出减少,但广汽产品凭借Stellantis渠道出海,显示其技术及产品得到认可。虽然双方在中国国内的合资公司广汽菲克销量不佳,但在海外探索出新的合作路径,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。

长城汽车也实现了55.3%的增长,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品牌在北美的市场布局。随着本地制造能力的提升和品牌影响力的增强,中国车企未来有望实现更深层次的市场渗透和品牌塑造。

与此同时,上汽乘用车和吉利汽车分别出现66.3%和7.0%的出口下滑。长安福特出口也下降14.5%,北美市场依然面临挑战。

中国乘用车出口「中南美」车企TOP10

第一位:比亚迪汽车。1-5月,向中南美出口82,451辆,累计同比下降24.2%。

第二位:奇瑞汽车。1-5月,向中南美出口51,333辆,累计同比增长29.4%。

第三位:长城汽车。1-5月,向中南美出口33,642辆,累计同比增长55.0%。

第四位:江苏悦达起亚。1-5月,向中南美出口20,672辆,累计同比增长1.3%。

第五位:吉利汽车。1-5月,向中南美出口11,900辆,累计同比下降5.9%。

第六位:东风小康。1-5月,向中南美出口11,502辆,累计同比增长156.1%。

第七位:江铃汽车。1-5月,向中南美出口9,759辆,累计同比增长92.9%。

第八位:上汽通用五菱。1-5月,向中南美出口7,786辆,累计同比下降33.1%。

第九位:上汽乘用车。1-5月,向中南美出口7,100辆,累计同比增长1.4%。

第十位:长安汽车。1-5月,向中南美出口6,835辆,累计同比下降19.2%。

中国车企在中南美市场表现分化明显。比亚迪依然稳居出口首位,销量较第二名超三万余辆,其在巴西等重点区域的布局已初见成效。奇瑞和长城凭借灵活的产品线与本地化策略,实现了近30%和55%的出口增长,逐步巩固市场地位。东风小康和江铃依托微面等轻型商用车以及紧凑型SUV“领界”细分市场的优势,分别实现156.1%和92.9%的高速增长,满足当地对实用、高性价比车型的旺盛需求。

同时,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面临较大挑战,累计同比下滑33.1%,反映出市场竞争加剧及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。地缘政治风险如帮派暴力等安全问题和经济波动,以及国际贸易环境趋紧,给中国车企带来压力。尽管部分国家出台新能源汽车激励措施,但整体力度有限,尚难形成大规模市场拉动。

未来,中国车企需深化本地化生产与合作,优化产品适应性,更好应对中南美市场复杂多变的环境,抓住潜在增长机遇,提升抗风险能力。

中国乘用车出口「中东」车企TOP10

第一位:奇瑞汽车。1-5月,向中东出口50,750辆,累计同比下降8.2%。

第二位:吉利汽车。1-5月,向中东出口43,967辆,累计同比增长11.3%。

第三位:比亚迪汽车。1-5月,向中东出口42,666辆,累计同比增长247.8%。

第四位:上汽乘用车。1-5月,向中东出口39,429辆,累计同比下降9.3%。

第五位:江苏悦达起亚。1-5月,向中东出口38,207辆,累计同比增长55.7%。

第六位:一汽丰田。1-5月,向中东出口31,828辆,累计同比增长211.7%。

第七位:北京现代。1-5月,向中东出口22,077辆,累计同比增长190.0%。

第八位:东南汽车。1-5月,向中东出口20,660辆,累计同比增长971.0%。

第九位:长城汽车。1-5月,向中东出口17,049辆,累计同比增长96.6%。

第十位:长安汽车。1-5月,向中东出口15,556辆,累计同比下降3.4%。

中东市场保持快速发展,奇瑞汽车稳居出口榜首,累计出口50,750辆,虽同比略降,但凭借多样化产品和完善服务,依然具备强劲市场竞争力和稳定客户基础。2025年,京东物流与奇瑞汽车联合打造的中东区域备件库正式投入运营,迅速成为该地区最大的汽车备件中心之一,进一步巩固了奇瑞在当地的服务优势。

吉利汽车和比亚迪汽车分别实现11.3%和247.8%的出口增长,特别是比亚迪凭借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品牌优势,快速抢占市场份额,推动整体出口规模持续扩大。

与此同时,上汽乘用车和长安汽车面临一定压力,出口出现小幅下降,但在稳固传统市场的同时,正加快调整产品策略以适应中东市场的多样化需求。整体来看,中东地区新能源政策逐步完善,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升为中国品牌带来更多机遇。

中国乘用车出口「大洋洲」车企TOP10

第一位:上汽乘用车。1-5月,向大洋洲出口20,932辆,累计同比增长14.0%。

第二位:长城汽车。1-5月,向大洋洲出口20,360辆,累计同比增长26.8%。

第三位:奇瑞汽车。1-5月,向大洋洲出口19,778辆,累计同比增长477.5%。

第四位:特斯拉汽车。1-5月,向大洋洲出口15,217辆,累计同比下降46.7%。

第五位:比亚迪汽车。1-5月,向大洋洲出口14,289辆,累计同比增长103.9%。

第六位:吉利汽车。1-5月,向大洋洲出口4,332辆,累计同比增长104.2%。

第七位:江苏悦达起亚。1-5月,向大洋洲出口3,084辆,累计同比增长952.6%。

第八位:零跑汽车。1-5月,向大洋洲出口1,782辆,累计同比增长14,750.0%。

第九位:上汽通用五菱。1-5月,向大洋洲出口1,692辆,累计同比增长3,834.9%。

第十位:上汽大通。1-5月,向大洋洲出口1,329辆,累计同比增长77.2%。

2025年前五个月,大洋洲市场延续了对中国汽车的强劲进口需求,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态势。头部车企在当地布局更趋多元,技术路线、电动化节奏和品牌建设同步推进,带动整体出口结构持续优化。其中,零跑汽车以1,782辆的出口量同比暴涨14,750.0%,成为本阶段最具爆发力的品牌之一。在全球扩张中迈出关键一步的同时,零跑还计划在未来三年内覆盖澳大利亚65%的细分市场,持续深化区域渗透能力。

奇瑞汽车也在大洋洲市场实现477.5%的高速同比增长,出口量达19,778辆,跃居第三位。凭借“OMODA 5”“Tiggo 4 Pro”等丰富的产品矩阵,以及灵活的市场策略,奇瑞展现出强劲的爆发潜力。比亚迪则以103.9%的同比增幅持续巩固其新能源领导者形象。上汽通用五菱亦实现3,834.9%的同比增长,显示出强劲竞争力。

随着主流车企持续加码大洋洲市场,竞争格局正从“抢量”阶段向“抢心智、拼服务”转变。特斯拉同比下降46.7%,在本地政策趋紧及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单一产品线与高价策略正面临挑战。未来,谁能更精准匹配市场需求、落地本地化配套,谁就有可能在大洋洲建立长期竞争优势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p4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