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汽车大世界 > 动态 >

既看景又入景旅拍催生广西文旅新消费?

既看景 又入景 旅拍催生广西文旅新消费

随着旅游需求和观念的变化,越来越多游客追求“出游即出片”,旅游方式正从“看景”变“入景”,由此推动旅拍火热升温。数据显示,2024年国内旅拍消费人次突破2500万,市场规模接近400亿元。

广西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,是旅拍的热门目的地之一。南宁相思小镇、柳州窑埠古镇、桂林阳朔兴坪古镇、北海侨港风情街等地,随处可见身着特色服饰的游客穿梭其间,在镜头前定格旅途美好。旅拍不仅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,更带动服装租赁、餐饮住宿、摄影服务等关联产业发展,为广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南宁相思小镇:民族风情醉游人

侗寨鼓楼的飞檐翘角、风雨桥的雕梁画栋、戏台的古朴雅致……漫步南宁相思小镇,56栋侗族特色建筑错落有致,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文字、图腾、纹样、艺术、节庆等元素在此交融,民族风情魅力绽放。

下午至傍晚是相思小镇最热闹的时段,众多游客身着民族盛装、佩戴精美银饰,在摄影师指导下,以特色建筑为背景,留下独具韵味的影像记忆。

“在网上看到小镇的旅拍,就被深深吸引了!”来自广州的游客陈女士说,“穿上民族服饰,化身‘苗族少女’,这种体验非常特别。”

“现在的游客不再满足于拍风景,更希望融入风景里,用照片讲述旅行故事。”在相思小镇经营旅拍店三年的黄兵告诉记者。

近年来,相思小镇坚持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思路,依托小镇民族风情建筑及相思湖的生态优势,探索“文化+”和“场景+”,积极打造民族风情旅拍基地和“吃喝玩乐游学购”一站式都市人文景点,持续增强旅游吸引力。

“我们打造了侗寨鼓楼、风雨桥、蓝染布幔等特色鲜明的打卡点,积极引进旅拍业态,将壮锦织造、竹编制作、蜡染体验等非遗融入旅拍,举办特色文化活动,带动旅拍产业发展。”相思小镇企划部经理梁婷婷介绍,目前,相思小镇旅拍门店超30家,服务涵盖化妆、造型、拍摄、后期等全链条,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。

旅拍的火热让相思小镇成为热门打卡地,带来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。“我们店里有11个人,节假日有时会忙得不可开交,今年国庆假期平均一天接待70人,平时周末一天也有30人左右,收入不错。”黄兵说。

据统计,自2020年开放至2025年上半年,相思小镇累计接待游客逾千万人次,商户数量增至80余家,直接创造就业岗位600余个,间接拉动周边产业就业超2000人。

梁婷婷透露,未来相思小镇将继续深化文商旅融合,加大民族文化挖掘与呈现力度,打造更多特色旅拍场景,不断拓展旅拍产业链,提高服务质量,力争成为全国知名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。

柳州窑埠古镇:古色古韵夜生辉

夜幕降临,位于柳州鱼峰区的窑埠古镇灯火璀璨,流光溢彩。从窑埠码头旁的壮观瀑布,到美轮美奂的龙城阁,随处可见身着各式服饰的游客在打卡拍照,现场热闹非凡。

作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、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,窑埠古镇藏着原汁原味的“老柳州”历史文化特色,集城市休闲、高端餐饮、文化娱乐、旅游观光于一体,被誉为柳州“城市会客厅”。

近年来,鱼峰区依托“山、水、城、文”深度融合的独特资源,以窑埠古镇为重点,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红打卡点,并推动旅拍业态延伸至文庙、龙潭等景区,构建起“文旅+商业+夜间消费”多元发展格局,如今旅拍已成为众多游客探访柳州的热门选择。

“夜晚的古镇如梦似幻,穿上特色服饰拍照,仿佛穿越了时空。”前不久,北京游客王晓云在窑埠古镇当了一回“古国公主”,拍到了心仪的旅行照片,深感不虚此行。

记者了解到,为推动旅拍的良好发展,2024年,鱼峰区成立了区级摄影协会,系统整合民间摄影资源,并对窑埠古镇旅拍门面实施统一登记注册,全面推行从业人员统一工作牌或着装标识,提升旅客识别度与行业监管效能。

与此同时,窑埠古镇以“龙城阁”“柳宗宴”“山三妹舞台”等重点项目为依托,串联户外艺术展、沉浸式导览剧和民俗节庆等品牌活动,构建集文化演艺、旅游观光与特色旅拍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,形成了“日间深度体验+夜间演艺消费”的全时段文旅生态,持续增强区域吸引力和游客体验感。

目前,窑埠古镇已集聚旅拍商户110余家,带动就业超过560人,推出价格区间为69至399元的多档次旅拍产品,广泛覆盖各年龄层游客需求。2025年前三季度,窑埠古镇累计接待游客808.45万人次,同比增长8.75%。

立足当前良好态势,当地正进一步推动“住宿+旅拍”业态融合,鼓励周边酒店引入旅拍服务,打造差异化体验。以此为触点,联动餐饮、购物等周边业态,构建消费闭环,全面释放古镇文旅市场的深层潜力。

“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深化文旅融合,拓展窑埠古镇旅拍场景,丰富旅游体验,让更多游客通过旅拍感受柳州的独特魅力。”柳州市鱼峰区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杜冬桃表示。

桂林阳朔兴坪古镇:山水为幕入画来

清晨的漓江薄雾如纱,在阳朔兴坪古镇的黄布倒影处,来自上海的胡女士身着汉服站在竹筏上,摄影师正静待阳光穿透晨雾的瞬间,为她定格“人生照片”。

“漓江的‘渔舟唱早’意境独特,人在其中,像是走进了水墨画里。”胡女士为了拍到满意的照片,特意选择了清晨的拍摄时段,“把自己融入山水之间,留下独特的旅行记忆,格外有意义。”

像胡女士一样的游客不在少数。某热门社交平台上,“兴坪古镇旅拍”话题浏览量达200万人次,许多游客身着浅色长裙或古风服饰,以漓江山水为幕,拍出“舟行碧波上,人在画中游”的诗意画面。

“兴坪古镇集漓江山水之精华,坐拥20元人民币背景取景地、九马画山、黄布倒影等标志性山水景观,是旅拍的天然摄影棚。”阳朔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,当地依托山水核心景观,打造竹筏渔火、古街古桥等特色场景,完善服饰租赁、民宿餐饮等配套服务,构建起“拍摄—体验—消费”的旅拍产业生态。

目前,兴坪古镇旅拍不仅有喀斯特的山水美学,还有苗族、瑶族等浓郁的民族风情,更有古风汉服的诗意画卷,并且开发了“渔翁模特”等特色项目,实现渔民文化、田园生活与拍摄深度融合,打造出“旅拍+文化IP+生态体验”的复合模式,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拍需求。

随着旅拍需求的增长,短短两年间,兴坪古镇旅拍店数量从两三家激增至一百余家。古镇还入选“入境游客喜爱的十个名城古镇”,旅游吸引力持续加强,大量国内外游客和旅拍团队慕名而来。

数据显示,今年1—9月阳朔县接待游客1986万人次,旅游总消费达285亿元,同比均增长15%以上。其中,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8.25万人次,国际外汇消费达12081.99万美元,同比均增长74%以上。

“如今越来越多游客来找我拍照,比以前打鱼的时候还要忙。”当地一位渔民说,随着旅游火热,很多渔民上岸后成为了旅拍模特,收入越来越好。

据统计,兴坪古镇旅拍直接带动了摄影、妆造、服饰租赁、竹筏经营、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繁荣。2024年,旅拍及相关产业年产值增加近千万元。

未来,兴坪古镇将围绕资源整合、服务升级、品牌塑造、生态保护持续发力,打造差异化旅拍产品,进一步壮大旅拍产业。

北海侨港风情街:海韵异域显浪漫

走进北海侨港风情街,海风轻拂,穿着疍家服等特色服饰的游人络绎不绝,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。

来自甘肃的游客杨女士化身渔家姑娘,在镜头前流连忘返。“我们拍了好几套服装,还去了北海银滩取景,‘街拍+海拍’都非常出片,深切感受到了滨海的浪漫,体验非常好。”

作为北海旅拍的热门目的地,侨港风情街旅拍以越南风情和疍家文化为核心主题,依托越式装潢、渔港渔船等装饰和场景,融入侨越美食等特色符号,形成“旅拍+”的产业模式。

摄影师“馒头”原先从事直播行业,三个月前与朋友在当地成立旅拍工作室,如今已小有名气。“北海是旅游城市,游客普遍有‘出片’需求,侨港、老街等取景地备受青睐,渔女、簪花等浪漫风格是众多游客的首选。”他说。

随着旅拍的持续升温,当地引入专业公司对侨港历史文化展览馆进行专业化运营,推出了以展览馆和侨越街为主打的侨港·侨越文化艺栈,增设了商铺、摊位,汇聚簪花旅拍、越南咖啡、越南特色商品等业态,实现“边逛边拍边吃”丰富体验。

目前,侨港风情街汇集20余家旅拍店铺,提供服装租赁、妆造、拍摄等服务,拍摄套餐均价在300元左右,高性价比旅拍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。“我们每月平均接单20套左右,有时一天拍三四套,从早忙到晚,没有淡旺季之分,月入过万元是有保证的。”“馒头”说。

侨港风情街的旅拍热潮,是北海旅拍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。近年来,北海积极推动“旅拍+文旅”的深度融合,大力推进“北海市旅拍文旅创新融合宣传推广项目”,推出“跟着旅拍游北海”等活动,充分展现北海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,持续提升旅游核心吸引力。

“乘着旅拍东风,目前北海许多景区都推出了旅拍服务,整体市场呈现欣欣向荣之势。”北海市旅游文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接下来将持续挖掘本地特色元素,把侨港小镇、银滩、海丝首港、涠洲岛等景区景点纳入旅拍场景体系,培育丰富多彩的主题旅拍线路,推出更多主题旅拍活动,推动“旅拍+文旅”的高质量发展。

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表示,旅拍的兴起契合了游客需求的转变,有效延伸文旅产业链,激活潜在消费市场。广西将鼓励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,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资源,推动旅拍与更多产业要素融合发展,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广西发现美、记录美、分享美,留下独一无二的旅行记忆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p406